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昆明市贯彻《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2:26:18  浏览:90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昆明市贯彻《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暂行规定

云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


昆明市贯彻《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暂行规定
 (1991年3月16日 昆明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 1991年3月29日 市政府以昆政发〔1991〕52号文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推行计划生育,根据《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结合昆明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第三条 夫妻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和权利。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生育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指导下有计划进行,实行统一规划,分类指导。
  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严禁超计划生育。


  第五条 公民结婚和生育前应接受优生指导,进行健康检查。夫妻双方或者一方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生育的疾病的,禁止生育,一方应当接受绝育手术,已经怀孕的必须中止妊娠。


  第六条 推行计划生育,必须坚持以宣传教育、经常工作、避孕节育为主的方针,积极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依法采取必要的经济、行政和纪律措施。


  第七条 各极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两个文明”一起建,把计划生育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实行任期人口目标责任制;负责本规定的贯彻实施,协调各部门完成本地区的人口计划;应把人均指标,人口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计划生育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抓好计划生育队伍的建设,认真解决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等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
  有关部门必须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八条 驻本行政辖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昆部队及其他组织和各族公民都必须执行本规定。


  第九条 各级计划生育协会应团结热心于计划生育事业的各族各界人士和广大育龄人群,协助政府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执行本规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鼓励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发动各自所联系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


  第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推行计划生育,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禁止妨害计划生育管理的行为。


  第十一条 推行计划生育的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管理使用,并逐年增加投入,保证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推行计划生育的经费应予保证。

第二章 生育节制





  第十二条 男女双方依法办理结婚登记并取得《生育证》后始得生育。禁止不到法定婚龄的早婚早育和非婚生育。
  国家鼓励晚婚晚育。男二十五周岁以上、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第十三条 非农业人口,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由本人申请,经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生育:
  (一)经县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第一个孩子属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婚后五年以上,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患不孕症,依法收养一个孩子后又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儿女的;
  (四)夫妻一方是二等甲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
  (五)夫妻双方都是归国华侨,且回国时间不满六年的;


  第十四条 农业人口普遍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
  坝区和人口稠密、生态恶化的地区要从严控制。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或下列条件之一者,要求生第二个孩子的,由本人申请,经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查批准,方可有计划地安排生育:
  (一)夫妻一方丧失劳动力或基本丧失劳动力的;
  (二)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是少数民族的;
  (四)男到有女无儿户家结婚并赡养女方父母的(几个姐妹中只限一个)。
  人口少的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由各县区人民政府划定),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由本人申请,经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
  禄劝、路南两个民族自治县,确有实际困难要求生第二个孩子的,由本人申请,县计划生育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少数民族在计划上优先安排。


  第十五条 再婚夫妻,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本人申请,经县级计划生育部门审查批准,可以有计划地安排再生一个孩子:
  (一)夫妻一方为初婚,另一方为再婚且只生育过一个孩子的;或者双方都是再婚,其中一方只生育过一个孩子,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二)农业人口的再婚夫妻,一方为计划内生育过两个孩子的丧偶者,另一方为初婚或者未生育过的。


  第十六条 生育第二孩的间隔必须在四年以上。


  第十七条 夫妻一方是非农业人口,另一方是农业人口的,按女方户籍所在的计划生育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第一次生育的孩子是双胞胎或者且全部存活的,不得再安排生育第二胎。


  第十九条 同胞兄弟姐妹中有患不孕症和其它疾病不能生育的夫妻,有抚养能力,本人愿意收养的,可以由夫妻双方的有生育条件的兄弟姐妹中的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给不孕者收养,双方必须在怀孕前按计划内申报,经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由双方单位监督执行,生育后再依法办理公证手续,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依法收养一个孩子。


  第二十条 符合生育二孩条件的夫妻,本人不愿意再生而要求收养一个孩子的,夫妻一方采取绝育措施后,可以依法收养一个孩子。


  第二十一条 经市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夫妻一方患有遗传性疾病或医学上认为患不应当生育的疾病的(包括已生育一个遗传性残疾儿的)允许依法收养一个孩子。

第三章 节育措施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二条 各级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必须做好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培训、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
  各级医疗、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做好节育技术,优生优育的服务、咨询与指导工作。
  计划生育、医疗及其它有关单位要开展计划生育科研、积极引进和推广节育先进技术,为育龄夫妻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第二十三条 育龄夫妻应当按照计划生育的要求,接受计划生育机构或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采取有效的避孕节育措施,定期接受健康和孕情检查。已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一方应采取可靠有效的避孕措施;已生育两个孩子且无禁忌症的夫妻一方应当采取绝育措施。
  计划外怀孕及本规定禁止生育的,必须中止妊娠。
  允许育龄夫妻与所在乡级政府和单位签订生育、节育合同,经公证机关公证后,双方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四条 施行节育手术的单位,必须具备必要的手术条件。节育手术必须由取得《节育手术合格证》的技术人员按照批准的手术范围施行,并认真负责地做好节育手术,提高手术质量,确保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个体行医者不得施行节育手术。


  第二十五条 已婚育龄夫妻施行节育手术的费用,干部和职工由所在单位的公费医疗或劳保医疗费中开支,合同工、临时工由用工单位开支;农业人口、城镇居民由计划生育事业费开支;个体工商户的手术费在工商管理费中列支。
  应该采取避孕措施面拒绝采取措施造成手术补救的,费用自理。
  各项节育手术的收费标准和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后遗症所增加的费用,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接受绝育手术后,因子女死亡等特殊情况符合再生一个孩子的规定,要求再生育的,经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查批准,可以施行输卵(精)管复通术。手术费按委二十五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确系节育手术引起的并发症、后遗症,由施术单位或者其他医疗单位治疗,治疗后仍有能从事正常劳动的,所有单位应当在工作上、生活上予以照顾;生活确有困难的,所在单位或县(区)人民政府应当酌情给予经济补助。
  因施行节育手术而发生事故,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处理。


  第二十八条 除教学、科研和诊断遗传性疾病的需要处,不得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

第四章 计划生育机构与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计划生育委员会并配备相应的行政编制人员,为同级人民政府主管计划生育工作的职能部门。
  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市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市的计划生育工作。
  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规定的具体实施、检查、监督工作,管理本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镇街道办事处设立计划生育办公室,为同级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计划生育助理员(行政编制)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事业编制),负责管理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城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负责下列工作:
  (一)宣传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宣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科学知识,开展全民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
  (三)安排生育指标,公布生育计划,帮助、督促育龄夫妻落实生育计划;
  (四)发放避孕药具,帮助、指导、督促育龄夫妻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五)负责计划生育的有关统计工作;
  (六)根据政府授权执行奖励、处罚等处理决定;
  (七)承担其他有关计划生育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


  第三十一条 农村办事处、城镇居民委员会设计划生育宣传员,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好本辖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村民委员会由村长(主任)负责计划生育工作。


  第三十二条 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驻昆部队和其它组织,职工在五百人以上的应设立计划生育管理机构,职工在五百人以上的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干部。


  第三十三条 市、县、乡设立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为全额补助的事业单位,按其职能核定事业编制,隶司于同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或办公室。


  第三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委员会(组),由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节育手术发症、后遗症,病残儿童、不孕症、遗传性疾病等方面的技术鉴定,日常工作由肌级计划生育部门负责。


  第三十五条 昆明市计划生育工作、按政府领导、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工负责、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三十六条 实行计划生育证制度,持有 《生育证》 的夫妻方可生育。
  公民依法结婚后要求生育第一个孩子,由夫妻双方申请,所在单位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发给《生育证》。
  符合第二章规定允许再生一个孩子的,由夫妻双方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报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发给《生育证》。


  第三十七条 国家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武装部队和其他组织(包括私营单位的法人代表);应在当地政府和系统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好本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完成人口控制指标。


  第三十八条 宣传、文明办、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做好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计划生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先进模范事迹和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三十九条 民政部门应认真执行《婚姻法》,积极宣传晚婚晚育,禁止近亲、未到法定婚龄和医学上认为不能结婚的人结婚;负责解决早婚早育非婚生育问题;负责对自觉衽计划生育的困难户的救济工作。


  第四十条 政法部门要全力支持和保护各级计划生育部门和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对妨害计划生育管理的行为,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查处,坚决打击,保障国家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第四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个体劳动负责个体工商户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各级政府的其他有关部六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制定政策、措施、规定时应有利于维行计划生育。


  第四十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辖区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各单位,定期公布生育计划、计划生育工作的办事章程和办事结果,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十四条 计划生育统计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弄虚作假,瞒报、伪造或者篡改计划生育统计数字。


  第四十五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常住户口所在地和暂住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计划生育、公安、工商、税务、卫生、医药、城建等部门,应当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按省、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章 优待与奖励





  第四十六条 达到晚婚年龄依法登记初婚的干部、职工,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再增加婚假十五天,所在单位应在福利待遇方面(特别是住房)给予优先照顾;晚育后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再增加产假十五天。婚假、产假视为出勤。
  农业人口晚婚、晚育的,可以减免当年的集体义务工日或者享受其他优惠待遇。具体奖励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十七条 已婚夫妻是国家干部、职工的,一方接受节育手术后(有施术单位证明),分别给予以下假期:
  (一)放置宫内节育器,自手术之日起休假七天(产后放置产假顺延)。
  (二)经过计划生育部门批准摘取宫内节育器的,休假二天。
  (三)输精管结扎,休假十天。
  (四)单纯输卵管结扎,休假三十天(产后结扎,产假顺延)。
  (五)经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行输精管复通术的,自手术之日起休假十五天;行输卵管复通术的,自手术之日起休假三十天。
  (六)采取男扎、女扎和放环措施失败而采取补救措施的,怀孕不满四个月的休假三十天,四个月以上的休假四十二天。
  (七)因使用避孕药具失败而采取补救措施的,不满四个月的休假二十天,四个月以上的休假三十天。
  接受上述节育手术者,所在单位应给予适当的营养补贴;在规定的休假期间视为出勤,不影响调资、晋级。
  城镇居民和农民接受节育手术后应当给予适当照顾,照顾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规定。


  第四十八条 计划内生育的全部存活的双胞胎或多胞胎子女,不能视为独生子女。


  第四十九条 对只生(养)了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自愿终身不再生育的,由双方申请,所在单位审核,经县(区)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从领证之日起,享受以下优待与奖励:
  (一)发给一次性奖金,具体金额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二)从领证之日起到孩子满十四周岁止,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五至十元,夫妻双方是干部、职工的,由所在单位各付一半,一方是干部职工,另一方是城镇无业居民或者农民的,全部由干部职工一方所在单位支付;个体工商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无能为力付;夫妻双方是城镇无业居民的,由县(区)计划生育部门从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支付;合同工、临时工由用工单位支付;农业人口的夫妻在乡镇企业工作的,由乡镇企业发给,其它农业人口,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解决。
  (三)在入托(园)、入学、就医、就业、城市住房和农村宅基地、责任田分配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照顾。有条件的单位可减免部分入托(园)费、入学费和医疗费。
  (四)农村家庭,还可以在扶持其发展生产、贷款和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五)享受退休待遇的,退休时加发百分之五的退休金。


  第五十条 对符合生育第二个孩子条件而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夫妻,在落实节育措施,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除按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优惠待遇外,所在单位还必须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五十一条 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户,各级人民政府在扶贫工作和民政救济中应当给予优先照顾。
  农村农民和城镇无业居民中的独生子女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子女赡养又确有困难的,当地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并办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推行养老保险金制度,办好社会福利事业。


  第五十二条 对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或者个人所在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揭发违反和破坏计划生育的人和事的举报人,必须加以保护,经济查属实的应给予适当奖励。奖励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十三条 对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兼)职干部应实行岗位津贴;对计划生育宣传员实行生活补贴。


  第五十四条 对从事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五年以上,能胜任并继续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招聘的专职人员,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解决转干或农转非问题。

第六章 限制与处罚





  第五十五条 凡违反本规定而生育的为计划外生育,其中违反本规定多生的为超生;未到间隔年限和未经批准生育的为抢生;未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的为早育;虽到法定婚龄,但未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生育的为非婚生育。


  第五十六条 对计划外生育的男女双方分别按下列规定予以限制和处罚:
  (一)干部、职工超生的按以下规定合并处理:超生一个孩子的,分别按夫妻双方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征收计划外生育费,超生二个以上孩子,分别按夫妻双方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五十征收计划生育费,连征七年,也可以一次性征收;夫妻双方各降一至二级工资;七年内不得晋级晋职,不得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和享受困难补助;七年内孩子按议价供应粮油;产假期间不发工资和奖金;孕产期的全部费用一律自理。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还可以给予其他行政和纪律处分,直至开除公职。
  (二)城镇个体工商户超生一个孩子,一年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二千元至六千元,超生二个以上孩子,一年冠收计划外生育费四千元至一万元,按七年计算,一次性征收。
  流动人口中的个体工商户及其它流动人口超生一个孩子,一次性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二千元至一万元,超生二个以上孩子,一次性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四千元至二万元,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由有关部门吊销营业许可证和执照。
  (三)农业人口和城镇居民超生的,其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金融,征收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农业人口超生的不得增加承包责任田,分配宅基地等,具体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四)对抢生的干部、职工、按抢生的时间,每月征收夫妻双方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三十的计划外生育费。
  农业人口、个体户、城镇居民抢生的,征收计划外生育费的数额,办法由县(区)人民政府规定。
  (五)对早育的男女双方,从生育之月起每月分别征收三十至五十元的计划生育费,直至取得结婚证后的第九个月止。
  (六)对非婚生育的男女双方,一次性分别征收计划外生育费五百至三千元。
  (七)对不符合收养条件而强行收养孩子的,按超生处理。


  第五十七条 对计划我怀孕者,从怀孕之月起征收计划外怀孕费,直至当事人依照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采取中止妊振措施后,计划外怀孕费全部退还本人,征收的金额由县(区)人民政府比照第五十六条规定执行。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第五十六条、第五十七条所规定的经济处罚,行政或纪律处分、限制措施、属干部和职工的由所在单位负责处理(对干部施行行政,纪律处分,按干管权限审批);属城镇个体工商户的,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属城镇居民的,由所在街道办事处负责处理,属农业人口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处理。


  第五十九条 征收计划外生育费,必须建立健全收支明细帐,具体管理使用按国务院和省、市的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计划外怀孕躲避者,承担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外出寻找的有关费用,找回采取了补救措施,手术费按和二十五条规定给予报销。


  第六十一条 对包庇计划外生育的,处以五百元至一千元罚款,由包庇者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单位执行。


  第六十二条 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后,经过批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从批准之月起退还《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停止享受独生子女优待和奖励,未经批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除按第五十六条规定处理外,收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取消独生子女优待,退还所发的独生子女保健费和其他奖励。


  第六十三条 对应当采取避孕节育措施而拒绝采取措施造成计划外怀孕而采取了补救措施的,假期不发奖金。


  第六十四条 对擅自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当事人和单位分别给予下列处罚:
  (一)对当事人一性处以二百元以上罚款,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分。
  (二)对单位处以五百元以上罚款并没收检查器械。
  上述罚款可从银行直接划拨,由擅自鉴定单位的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征收。


  第六十五条 对擅自为他人摘取节育器或做输卵(精)管复通手术的,处二百元至至三千元罚款,没收手术器械和非法所得,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违反本规定擅自施行节育手术的个体行医者,由计划生育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经济处罚,具体办法由县(区)制定。


  第六十六条 对计划生育工作放松领导或因渎职行为造成计划外生育严重的地区,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追究领导责任,责令限期改进。
  当年出现计划外生育的单位和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控制指标的县(区)、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不得评选文明(先进)单位,已评选的应予撤消,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酌情给予经济处罚。


  第六十七条 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收受贿赂、徇私舞弊的;
  (二)贪污、挪用、挥霍计划生育经费和征收的计划外生育费的;
  (三)非法倒卖、私自销售避孕药具的;
  (四)有其它妨害计划生育行为的。


  第六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妨害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依法行使计划生育管理职权,侵害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及其家庭成员的人身和财产的;
  (二)扰乱计划生育机关工作秩序的;
  (三)伪造、买卖计划生育有关证明的;
  (四)遗弃、残害婴幼儿,因生育原因虐待妇女的。


  第六十九条 伪造、篡改计划生育统计数字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予以行政处分。


  第七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当事人的行政处分或处罚,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处理。


  第七十一条 对征收计划外生育费、计划外怀孕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以内,先向县级计划生育部门申请复议;对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一级主管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二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执行措施。


  第七十三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的问题。由昆明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七十四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一年四月一日起施行,原本市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在本规定生效以前,各县(区)按原规定已作出处理的仍然有效。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合同监督管理办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合同监督管理办法

(1995年11月23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 [1995] 85号文件公布;根据1997年12月3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 [1997] 111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二十六个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0年6月30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大政发 [2000] 74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大连市经济合同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0年12月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12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24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11年12月26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16 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12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第四次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合同监督管理,保障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大连市辖区内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签订和履行合同,应遵守本办法,并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其他合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三条 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分局,是合同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负责所在行政区内的合同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合同监督制度,培训合同管理人员;
  (二)监督检查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三)推行合同示范文本;
  (四)监督管理拍卖合同;
  (五)办理动产抵押登记;
  (六)组织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
  (七) 指导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建立合同管理网络;
  (八)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九)调解合同纠纷。
  第四条 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本系统的合同管理,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指导、监督所属单位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各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对本单位合同的管理,建立合同管理机构,确定专(兼)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合同签订、审批、履行、检查、合同文本和印鉴使用、合同台账、统计报表、岗位责任等合同管理制度,依法签订和履行合同。

第二章 合同的签订和履行

  第五条 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七条 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法人与其他组织之间订立书面合同,须使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有关部门联合制订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其他当事人可以参照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第八条 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按规定必须使用合同专用章的,应使用合同专用章。刻制合同专用章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持有关批准证件到公安部门办理刻印手续后,方可刻制。
  第九条 订立合同的法定代表人,应当出具《企业法定代表人证明书》;代理人必须事先取得委托人签发的《法人代表授权委托证明书》,根据授权的范围、权限和期限,以委托人名义签订合同。
  《企业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人代表授权委托证明书》,由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监制、发放。
  第十条 当事人一方要求担保的,必须由具有担保能力的保证人担保。无担保能力的保证人为他人提供担保的,视为欺诈,应当追究保证人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合同当事人提供担保。
  第十一条 债权人转让合同权利给第三人的,应当通知债务人;债务人转让合同义务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当事人一方将自己在合同中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应取得对方的同意,并签订合同转让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转让权利或者义务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因合同性质、当事人约定以及法律规定不得转让的合同,不得转让。
  第十二条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全面履行,单方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三章 合同的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 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发生合同争议,当事人双方可申请调解,合同监督管理部门应进行调解。
  第十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管辖区域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当事人应当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检查,如实提供合同、帐目和其他有关资料。
  第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对申报守合同重信用的单位,应进行考核认定并发布命名公告;对已获得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的,应进行年度审验,符合条件的予以保留,不符合条件的发布公告予以撤销。
  第十六条 禁止下列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一)伪造合同的。
  (二)假冒他人名义或提供假地址、假银行帐号签订合同的。
  (三)无履约能力,采取下列欺诈手段签订合同的:
  1.以紧缺或畅销商品为诱饵,或者先履行部分合同以骗取信任,诱人签订购销合同,骗取预付款、定金等,或采用行贿、回扣、先付部分货款等圈套骗取货物的;
  2.用已被吊销执照的企业名义或盗用其他企业名义,伪造或利用已失效的公章、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介绍信、委托书等证件签订合同的;
  3.预先设置圈套,诱人签订无法履行的加工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以及所谓的质量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合同担保金、合同保证金、押料款、材料款等的。
  (四)利用合同转包渔利的。
  (五)非法转让或倒卖合同的。
  (六)非法为他人提供或利用他人提供的合同文本、银行帐号、单位公章、合同专用章、委托证件、业务介绍信等其他方便条件签订合同的。
  (七)利用他人资质证书、许可证签订合同、谋取利益的。
  (八)其他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对在合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以及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九条、第十四条规定之一的,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六条规定之一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和物品、处以违法所得3倍罚款,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依情节轻重,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九条 法人或其他组织利用合同从事违法活动的,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有包庇违法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青岛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

山东省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青岛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
2001年1月12日青岛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8月29日
青岛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青岛市执法责任制工作条例》 的决定修正
2007年9月21日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规范执法责任制工作,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
执法机关)的执法责任制工作,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
确保执法活动合法、公正。
  第四条 执法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对本机关实行执法责任制负责。执法机关应当确定工作机构负责
本机关实行执法责任制的具体工作。执法机关应当将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执法责任落实到相关
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
  第五条 同一法律、法规涉及人民政府所属两个以上工作部门,需要明确职责的,由人民政府依
法确定。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将法定职责依法委托给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事业组织的,应当对其执
法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执法活动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七条 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执法人员培训、执法公示、内部监督、执法情况报告
、规范性文件备案、执法违法责任追究等执法责任制工作制度。
  第八条 上级执法机关应当定期对下级执法机关的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
  第九条 执法责任制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和实施执法责任制工作制度的情况;
(二)执法责任的落实情况;
  (三)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四)其他应当考核的事项。
  第十条 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考核办法,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制定,报本级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人大常委会)备案。
  第十一条 对实行执法责任制工作成绩显著的,由上级执法机关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二条 对实行执法责任制工作不力或者问题突出的,由上级执法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或者通报
批评,并根据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人大常委会依照本条例对本级执法机关的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监督。乡镇人民代表大
会对本级人民政府的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监督。
  第十四条 人大常委会按照下列方式对本级执法机关的执法责任制工作实施监督:
  (一)听取并审议实行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的报告;
(二)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进行视察;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组织对执法机关的执法责任制工作进行视察。
  第十五条 执法机关和有关人员违反本条例的,人大常委会根据情节可以作如下处理:
  (一)责成限期整改;
  (二)建议有关机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三)对违反本条例情节严重的人员,属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提
出罢免案;属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命的,可以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其职务。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实施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监督方式和对违反本条例的
处理办法,参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